从改革开发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分享全球性的开放市场、加入全球资源的统一配置的同时,也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确立了自身的位置: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悄然风靡全球。期间,我市涌现了一批商人远走他乡,海外淘金。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台州商人在中美洲、欧洲,俄罗斯等地建立起三百五十多家企业及研发销售中心;有10余万台州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成为了台州市打造“市外台州”建设的主力军。
海外市场的开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增长,同时,也逐步考验着海外商人的市场保障能力。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显然让不少台州侨商看到,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力量是有限的,建立起与自身海外经济利益相适应的安全体系非常重要。
2009年,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济深入蔓延之际,台州市侨商会成立。在商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廖春荣被推举上来,成为台州市侨商会第一届会长。
化解矛盾,应对危机
从法国的巴黎,到西班牙的马德里,从俄罗斯的莫斯科,到印尼的雅加达,海外的华侨比国内更先感受到这场风波对贸易的对冲:消费需求不足,市场开始萎缩,银行信贷锐减,企业营运资金紧缺,出口企业对外信用销售风险加剧。
作为第一任侨商会的会长廖春荣,一大任务是帮助会员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首先,廖春荣等人对侨资企业进行走访,不仅带领5家国有、民营银行和律师顾问团赴企业开展“送温暖活动”。还组织会员赴宁波、杭州、湖州等地考察,先后参加了“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澳大利亚中国周”、“侨商—内蒙古包头东河洽投会”、“海外华商商会四川峰会暨四川华侨华人社团大会”、“华东侨商论坛”等活动。
“这只是在台州侨商会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长期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在廖春荣看来,我国的海外市场保障能力发展已经远落后于海外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台州侨商会的建立,就是为架构这样一个体系,不仅在危机时刻,更在日常贸易中帮助海外台州华商化解矛盾。
凝聚力量,抱团突击
“有一句歌词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对于不少台州商人来说,走出国门不单单是个美丽的淘金梦,这条路也充满荆棘。”廖春荣认为,凝聚力量,能化解很多矛盾。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台州人士走出台州,到世界各地谋求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在外台州人经济。这种经济就如同青藤一般,根植于台州,蔓延至天南地北,并在海外开拓一片新的天地。而如何让这些散布在各地的台州商人凝聚起来,却是台州侨商会所一直所追求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团体的维权比一个人更有话语权。”在廖春荣等人的带领下,台州市侨商会联合台州市律师协会组建了法律服务合作律师顾问团,团员囊括了台州主要的中高级律师,地域上函盖了台州全部九个县市区。顾问团成立后,共接受各类咨询120多起,为广大会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起到了团结侨商、维护侨界稳定的有益作用。
廖春荣介绍,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海外台州商人性格普遍谦和低调,忙于赚钱,不问政治,更少团结起来。这更使自己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地位。他认为,除了依靠大使馆和当地政府,海外台州商人要改变过去只会低头做生意的简单形式,重新组织起华人的社团组织,增强内部联系,避免各自为阵,甚至相互拆台。除此之外,应联合起来进行物价协商,避免出现自己内部恶性竞争的情况,“否则,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创文化,树华商形象
“‘走出去’,还要华丽转身。”对于商会的工作,廖春荣认为,还要创立一种文化。
改革开放后,赴海外经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所面对的商业歧视,甚至是冲突,无论是专门针对华人的骚乱,还是全社会爆发的集体混乱,几乎一有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到中国人,涉及到中国货。
“很多台州商人在异国创业初期,通常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生意。缺乏对当地文化的认知,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到头来会面临文化的冲突,”廖春荣说,侨商会建立的同时也要创造一种文化,让海外的台州商人融入一种文化。
“过度精明就是狭隘。”另外,在廖春荣看来,不少台州人过于精明,但始终是在“术”的层面拼抢,没有“道”的高度,更没有抓住“势”。他认为,这个局面是由于长时间的个人作战,没有组织引导的缘故,“侨商会的成立需要在这个方面给予引导教育,集中创造一种融合文化,使台州贸易与国外主流文化融合。那么,国外人对台州华侨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外,更愿意和我们合作。”
走出去,也引进来
台州市是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省侨资企业较为集中的市之一。据2008年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侨资企业700多家,占整个外资企业的60%以上,有许多著名的侨商在台州建功立业,为台州增光添彩。
“事实上,有能耐的台州民营企业还不只这么多。”廖春荣介绍,这些年,许多来自美国、英国以及中国各地的浙江台州籍商人纷纷回家,参加“台州商人大会”。从一次次老乡会上看,台州商人人数众多,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浙商大军中的一支新锐。他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带领更多的台州华侨华商回乡投资发展。(陈霞艳 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