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您的位置: 浙江省侨商会 >> 会员风采
最近,2025年第一季度“浙江好人”榜揭晓,绍兴市柯桥区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绍兴市杰出侨商”杨伟榜上有名。
杨伟从带领企业创新突围的行业先锋,到扶危济困的暖心企业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侨商的担当与温度。
2009年的初秋,当杨伟拖着行李箱走出萧山机场时,这个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拿到MBA学位的年轻人,做出了一个让旁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海外高薪职位,回到故乡绍兴接手一家传统家纺企业。
彼时的浙江金蝉布艺正经历转型阵痛,而这个戴着眼镜的斯文青年,立志将它锻造成行业标杆,书写下“留学报国”的生动注脚。
从书斋到厂房:一次艰难的转身
杨伟的成长轨迹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2001年考入浙江工商大学时,他未曾想过自己会与家纺行业结缘;2005年赴美攻读MBA的路上,他开始思考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美国金蝉公司的实习经历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全球化视野的大门。“那时候我就想,能不能把国际化的质量标准和品牌意识带回绍兴?”这个念头在心底生根发芽,最终催生了他归国的决心。
初回国的杨伟面临重重挑战:家族企业依赖代工模式,利润率薄如纸片,员工对品牌化转型充满疑虑,就连家人也劝他“稳妥些”。
但他骨子里那股“理科生的执拗”占了上风——砍掉低端订单、组建设计团队、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三年蛰伏期里,他带着团队跑遍全国展会,终于在2010年迎来转折点:深圳国际布艺展上,“金蝉”品牌凭借自主研发的提花工艺惊艳全场,直营店与加盟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铺开。
从车间到云端:一场创新的革命
2016年是杨伟记忆深刻的年份。那年春天,他站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的会议室里,听着跨境电商团队的报告陷入沉思。
“传统外贸利润只有5%,但跨境定制能到20%!”这组数据让他拍案而起。同年,金蝉布艺组建数字营销部,斥资3亿元打造“跨境定制家居数字化柔性生产项目”。
如今走进金蝉的智能工厂,只见机械臂挥舞间,抗菌窗帘成品源源不断下线,AGV小车穿梭于智能货架间,ERP系统实时调控着全球订单进度——这里每天的产能达2000套,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
这场技术革命背后,是杨伟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他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跨境电商研究院,与东华大学联合攻关抗菌面料技术,更主导制定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T43028-2014》和浙江制造“抗菌除甲醛窗帘”团体标准。
每当说起这些,这位平日温和的企业家总会目光灼灼:“我们卖的不是窗帘,而是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
从商海到乡野:一段温暖的共富之旅
在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联兴村的共富工坊里,65岁的王阿姨正在镜头前熟练地介绍窗帘花色。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曾经只能在家带孙子的农村妇女,如今靠着直播带货每月能挣4000多元。“杨总教我们在直播间说‘老姐妹们看看这个提花纹样’,订单就从全国各地飞来了。”
这样的故事,在金蝉布艺的“侨企助农”计划中并非个例。自2022年搭建直播平台以来,已有近百位村民接受培训,累计带动销售额突破250万元。
杨伟的公益版图远不止于此。在绍兴市中心医院,他捐赠的医用防护服从疫情初期便守护着一线医护人员;在乡村,他提供的“企业+村民”共富交流平台温暖着村民的心田;在文理学院,他的团队正与非洲留学生合作开发新型环保面料……
杨伟常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代,更要架起中外合作的桥梁。”
从绍兴到世界:一曲奋斗的乐章
作为绍兴市柯桥区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伟的办公室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标注着全球家纺产业集群分布,另一幅标记着绍兴侨胞的分布网络。
每周三下午,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归国留学人员沙龙,用流利的英语为海归创业者解读政策。在他牵线搭桥下,绍兴窗帘企业与迪拜客商签下千万美元订单,更有多个海外研发团队落户柯桥。
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到浙东运河畔的织机声,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钟声到钱清村的直播镜头,杨伟的故事仍在续写。
这位头顶“浙江好人”“绍兴市杰出侨商”光环的企业家,始终记得15年前踏进金蝉厂区时的初心:“我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能制造窗帘,更能创造美好生活。”而这,恰是对侨商人员矢志不渝“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生动诠释。(完)
2025-03-21 16:46:58
2025-02-26 15:28:39
2025-01-22 14:28:36
2024-08-16 15:14:45
浙ICP备12026673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7-2017 浙江省侨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