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新闻

您的位置: 浙江省侨商会 >> 商会新闻

李方平:中国“人工耳蜗之王”

[作者:转自微信公众号“涌金楼”,标题有改动 来源: 浙江省侨商会 时间:2017-03-31 11:13:19 阅读:1137 次

 

李方平

    浙视频记者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直播,众多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同步直播,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短短一个小时内,播放量就已突破18万人次,截止当天18点,回放播放量超过60万。

    很多人好奇,人工耳蜗是什么?事情还要从著名的温州“八大王事件”主角——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侨商会一届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席李方平说起。


商人不只是赚钱


    1980年代初,民营经济萌动,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一些有眼光、有胆量的弄潮儿,放下手中的农具,开始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做起了与低压电器有关的五金配件、原材料、机电、贸易合同等生意,一批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领头羊”就这样跑了出来。
    他们当中,出了赫赫有名“八大王”:“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电器大王”郑元忠,以及“合同大王”李方平。之所以被称为“合同大王”,是因为他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合同。
    胡宏伟曾在著作《中国模范生——浙江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中写道:1982年初,全国性“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开始升温,乐清县委将“八大王”列为大案要案加紧查处。除了刘大源远走异乡,包括李方平在内的其他“大王”均被以“投机倒把”等罪名抓捕入狱。
    “在牢里从夏天待到冬天,还以为要被杀头,没想到能活下来。”李方平出狱后只身离乡,前往上海,凭着积累的生意网,继续做老本行——电缆买卖。
    直到1984年,政府开始重新审理哄动一时的“八大王”事件,被捕的几个人才被取保候审,或无罪释放,而后恢复名誉,归还已经被没收的财产。
    1989年,李方平举家迁往泰国,之后到加拿大定居。
    “刚到加拿大,语言不通,只能开小超市、小饭店。过了几年,觉得很憋屈,待不住,经常回国。”李方平说,1996年,他回到杭州做房地产生意,开发建造了杭州庆春路上的嘉德广场和泰安嘉德现代城。
    2005年开始,敏锐的李方平发现,温商靠着低成本谋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未来长足的发展。同时,已对房地产业有些厌倦的李方平,开始寻找新项目再创业。
    彼时,2005年度国际电子耳蜗大会主席曾凡钢教授、美国HOUSE耳科研究院听力神经学中心主任付前杰教授等一批旅美中国科学家,手握许多人工耳蜗的专利,却因为投资多、风险大、回报慢而屡遭国内投资者的冷遇。得知消息后的李方平,马上飞去美国洽谈,双方一拍即合。2006年开始,李方平投入300多万美元,先后成立美国和杭州的诺尔康公司,专攻人工耳蜗研发。

人工耳蜗


    “我做事情的决心比较大。30多年前是晚上睡火车过道、白天下车跑业务——现在还是有这股劲。”李方平说,他让家人留在加拿大,自己一心扑在人工耳蜗上,频繁地穿梭于美国、北京和杭州,以致被加拿大政府取消了永久居留权。
    “回头再看那段历史,还是觉得委屈,但有时再想想,没有那个事,可能我一辈子都还在卖低压电器,就不会做现在的人工耳蜗。”李方平采访时曾说,他50岁再创业时,心态和年轻时不一样,“我是温州人,活着就要去赚钱——但不止赚钱,也要想着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造中国聋儿用得起的人工耳蜗


    从一名房地产商人转身人工耳蜗领域研发,是许多浙商想都不敢想的。这也难怪,在诺尔康问世前,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3个国家能够生产此类产品。中国人研制人工耳蜗40年来都未能突破这一僵局。
    这几年,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并不像李方平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电路板集成,我们要把一张桌子大小的电路板集成到一块硬币大小的植入体里,还要确保产品能长期正常使用。”单单攻克这个难点,研发中心就花了两年时间。
    而彼时,各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的大笔资金也成了难题,最初计划投入的近3000万人民币早已花光,产品3年上市的计划也不得不一再延长。在儿子李楚的回忆里,当时父亲一夜之间头发都白了许多。
    “股东最早只有7人,后来发展到70多人,现在更引进了不少实力资本。”李方平说,当时不少人听说他在研制人工耳蜗的事情后,许多温州老乡也纷纷出资支持。“当时离成功还很远,但大家的目标很一致,就是做下去,至少要把进口产品的价格压下来,让更多中国聋儿能用得起人工耳蜗。”


    2006年开始研发,2008年生产样机,2010年诺尔康生产的国产人工耳蜗问世,2011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植入体注册证……经过5年研发,诺尔康累计投入研发经费9000多万元,成为世界第四家、中国第一家实现了各年龄阶段全覆盖且全面产业化销售的人工耳蜗公司。
    此后,诺尔康捷报频传:连续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中科院“科技助残计划”;2012年获得进入欧洲市场“门票”——CE认证;同年“人工视网膜”项目立项,进入研发阶段;2016年,一举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产品被纳入5个省的医保报销范围;在西班牙完成了首例耳蜗手术;去年年底,技术团队还被评为“2016年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


一项让人热泪纵横的医学技术


    “好多人问我这么大年纪还创业累不累?我一点都不累,我每天都特别高兴。我们多做几个人工耳蜗,就意味着少了几个听力障碍的孩子,比之前卖电缆、做房地产都高兴。”
    第一次采访李方平,仍清晰地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人工耳蜗是一项能让人热泪纵横的医学技术。
    他的手机里保存了许多聋哑儿童的照片,每一个聋人背后都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每次看到耳聋的孩子在植入人工耳蜗后,打开机器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我都激动得要掉眼泪”。
    这几年来,为了完成多年来让更多人用得起人工耳蜗的梦想,李方平带着诺尔康连续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科院“科技助残计划”;与多个公益组织合作赠送产品。2016年初,诺尔康人工耳蜗正式纳入了浙江省医保,患儿家长只需自付1.85万元就能装上,保养费用也下降很多。这与一副进口耳蜗至少20万元的价格相比,已经大大降低。目前,已有包括浙江、安徽、河南、辽宁、江西等省均已将诺尔康人工耳蜗纳入医保范围。

诺尔康首例植入者老兵和妻子


    从2009年植入第一例人工耳蜗至今,已经成功植入5000多例,帮助听障人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中1000多台人工耳蜗免费捐赠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聋哑患儿。面对如潮好评,李方平却说,最骄傲的是,在诺尔康的价格冲击下,进口耳蜗也由每只25万元降至15万元。
    面对国内这个保守估计就有6000亿元的人工耳蜗市场,李方平告诉记者,这只是他布局神经电子行业的第一步。眼下,诺尔康与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的高清晰人工视网膜也将进入人体临床阶段,偏瘫类疾病的电子刺激康复装置等神经电子产品的研发也在加速进行中。

    “我的创业梦想是让听不见的人听得见,让看不到的看得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我这3个梦想,现在还只实现了一小半,我做不完就让子孙后代坚持做下去。”60多年前,麦克阿瑟曾说“老兵不死,他们只会悄然隐去”。对李方平来说,他的创业精神同样不会老去。(转自微信公众号“涌金楼”,标题有改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