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而“嫦娥四号”降落月球时第一眼画面,是由探测器搭载的降落相机光学镜头拍摄的。该光学镜头由浙江大学研发,而制造它的,是一家宁波市侨商会副会长单位——永新光学。
据永新光学方面介绍,由于太空环境特殊,充满辐射,“嫦娥四号”的这只“眼睛”的镜片所使用的材料,极为特殊、
镜片采用的是防辐射玻璃。它的镜筒,则由钛合金制作。钛合金是一种高强度、高刚度的轻质金属材料,同时它具有和玻璃相似的热膨胀率——这保证了在太空极端环境下,“眼睛”的高清晰成像质量。
另外,因为在地面组装的镜头内部会有空气,进入到太空的真空环境中,镜头里面的空气会和外部环境形成压差造成变形,导致像质下降,甚至破坏。为此,镜头上专门设计了透气孔,使镜头的内外部环境达到平衡。
为了确保高质量成像,永新光学的制造团队对每道工序都经过了不计其数的试验。
“必须要做到极致。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镜头‘罢工’,所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要应用先进技术让卫星光学镜头集防辐射、防震、抗温度剧烈变化、防尘等功能于一身。”
永新光学总经理毛磊介绍说,为了这只“眼睛”,他们曾经用了5年的时间,做了100多只镜头,记录下了每个零件、每道工序的详细数据,最后积累下了上万套的资料和数据。
其实,这不是永新光学第一次制造探月“眼睛”。
早在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时,永新光学与浙江大学一起研制的3台监视相机和一台降落相机的镜头,便搭载其上。而此次“嫦娥四号”的这只“眼睛”,也曾经应用在“嫦娥三号”上。
20几年深耕精密仪器制造领域,奠定了永新光学在国内光学仪器行业领先的位置。
永新拥有“NOVEL”、“NEXCOPE”、“江南”等自主品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光学显微镜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去年,永新光学成功登陆A股。
目前,永新光学年产各类光学显微镜超过10万台,光学元件组件数千万件,产品销往美日德俄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莱卡、蔡司、Zebra等世界知名企业的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
下一步,永新光学将继续“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研发、制造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鲁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