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新闻
您的位置: 浙江省侨商会 >> 商会新闻
采访金锦明,得和时间赛跑,他到底有多忙?看看行程就一目了然。 9月13日,他从蒙古国赶回东阳办事,9月14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9月15日前往美国;9月26日去呼和浩特参加中蒙博览会;10月1日赶回东阳参加世界东阳人发展大会……
遭遇失败,东山再起
商海沉浮,大浪淘沙。来自歌山镇淑玉村的金锦明做过小生意,办过服装厂,后来到蒙古开发做房地产,闯荡经历跌宕起伏。在他多年打拼中,成立了蒙古国中信建设集团,组建了蒙粮集团,并当选为蒙古国东阳人联谊会(商会)首届会长、东阳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金锦明很忙,记者联系多日,才正式采访到他。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对记者畅谈了“走过弯路不可怕,不让弯路遮望眼”的丰富创业历程。
金锦明出生于1968年,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做小生意,经常奔波于我市各交流会和集市间,主要卖拉链、纽扣、皮带、头花等。
1988年,金锦明跟着母亲,提着一个大行李包,来到义乌市场批发了200元的货品,然后花24.30元钱买了火车票,踏上了开往贵州凯里的列车。
虽然在凯里摆的是地摊,但生意却出奇地好,一星期的时间,在义乌批发的货品全部销空,这第一次批发的货品总共卖了600元。
看到这里生意这么好做,金锦明和母亲一发不可收拾,拿出东阳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每日奔波在小生意的征途上,很快,他们就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生活幸福指数提高。
1989年底,金锦明和家人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成立了吴宁商雅服装厂,将所生产的服装推销给凯里百货大楼纺织品公司,有的还销往各国营企业或劳保用品市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好景不长。看到当时做非法香烟的生意来钱更快,金锦明动了歪心思,不听家人劝阻,做起非法生意(香烟)了。在一次打击走私的运动中,金锦明栽了个大跟头,非法渠道弄来的香烟被相关部门全部没收,为此,他认真学习了一堂法律课,还欠了一屁股债。
往事不堪回首,金锦明痛定思痛,决定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他从亲戚那儿借了一笔钱,坐了80多个小时的火车,踏上了乌鲁木齐的热土。在乌鲁木齐买了摊位,开始做玩具生意。也就在这一年,他结婚了,夫妻俩住在不到4平方米的地下室,每天吃饭不超过5元钱,省吃俭用,共同打拼,5年下来积累了一些财富。
可就在这时,金锦明却染上了赌博恶习,无心做生意了。
当他的爱人在义乌发货时,他却在乌鲁木齐赌博,导致的结果就是倾家荡产,银行的30万元贷款无法偿还。
金锦明的爱人来到乌鲁木齐,找了很多天都找不到丈夫,于是在BB机上留言:锦明,钱没了可以再挣,赌博恶习不能染,如果你肯回头,我就不计前嫌。
“我很感谢我的爱人,在我沉溺赌博的时候,是她用真情感化我,让我迷途知返。”金锦明说,后来,爱人从娘家借了钱,还了银行贷款。
“从那之后,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创一番事业,为自己为家人,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金锦明说,2005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在贵州做生意的一位朋友前往蒙古国闯荡,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隔行如隔山。刚到蒙古国时,金锦明先到乌兰巴托市的市场上转了一圈,觉得十分失望,因为这里整个房地产的体量很小,在建筑设备上,整个国家只有四个塔吊,其中2个还是中国建筑公司援助项目。
看到这样的市场,金锦明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这里的建筑产业贫乏,担心以后生意做不下去,于是打算回来。
但朋友鼓励金锦明说,让他先呆着,和他一起做建筑项目,等到承包了活就给他做。金锦明就留在了乌兰巴托,给朋友打工。
艰苦创业,不负期望
2006年,机会来了。朋友转包给他一个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工程项目,是韩国人在乌兰巴托投资开的一家酒店。当时,在东阳做工一天是一百多元,但在乌兰巴托,一天的工价有170到200元左右,显然,这个工价非常有吸引力。接下这个活后,金锦明就从东阳的歌山镇和虎鹿镇叫来200多个老乡,开始了艰苦创业。这些建筑工人有做木工、钢筋工的,也有一部分做管理人员。
创业初期,金锦明和工人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饮食问题。毕竟是在国外,这里的饮食让大家很不习惯,他们受不了每天都吃牛羊肉,而吃不到新鲜蔬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锦明就从国内托运蔬菜和水果。
第一个工程保质保量开了个好头,给金锦明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他对未来充满了干劲和憧憬,期待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007年,金锦明承接了单体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的一个综合体项目工程,整个布局为前面酒店、后面住宅,地下两层,地上十六层,这在当时的乌兰巴托,是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楼。
在金锦明的带领下,这项大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甲方奖励了5万美元。这第一桶金让金锦明在蒙古国站稳了脚跟。
接着,金锦明又承接了几个工程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阳包工头。金锦明起早贪黑,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自己亲自买亲自把关。那时,他就一个念头,必须好好干,做出点样子来,一步一个脚印,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随着资金积累像雪球般越滚越大,2008年,金锦明果断成立了蒙古国中信建设有限公司(现为蒙古国中信建设集团)。
然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对他对来说,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艰难时期,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整体合作精神,使得公司渡过了难关。”金锦明说,公司在最困难的时期也绝不拖欠工人养家糊口的钱,因为“厚德载物”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刻在了心里。
“目标放得远,不急功近利”是金锦明给自己制定的准则,而低调、稳健、诚信的做事原则也令他在建筑行业一跃成为蒙古国同行中的佼佼者。
“东阳人在蒙古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不少人回去了。但到现在还有多家建筑总承包企业。”金锦明说,近年来,蒙古国经济更富活力,城市化进程加快,浙江与蒙古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很频繁。
2011年,“中信”被授予蒙古国政府质量奖。2013年,“中信”跻身蒙古国150强,在蒙古市场完成项目80多个,年施工能力20万平方米,成为蒙古国建筑市场的标杆企业。
如今,金锦明在蒙古国闯荡12个年头,他的公司在这里承建了100多幢高楼,苏赫巴托广场边上的市政府大楼也是他们建造。
在发展过程中,“中信”建成自用办公楼3000平方米,材料仓储基地20亩,在不断强化公司所属6个职能部门、3家全资子公司和9个项目部业务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公司的集团化和专业化发展。
结合蒙古国特点,“中信”不断吸纳、培养各类人才。目前,“中信”各专业人才齐备,管理团队8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各种技术工人、技师1300多人,强大稳定的团队为 “中信”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中信”承建的“BlueMon”写字楼、“MaxMall”综合楼、“G urvan Gal”医院等项目均被评为当年蒙古国十佳建筑奖。“中信”也被评为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十佳企业”。 “中信”以诚信、务实、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建一流工程,精心打造了“中信品牌”,在各甲方单位、业主及社会各界获得了众多奖励和良好的口碑。
事业有成,热心公益
即便如此,金锦明仍不满足,依然踏着前进的脚步拓展事业。2016年,在金锦明的带头下,在乌兰巴托市汗乌拉区组建了蒙粮集团,主要做现代农业,除了种植小麦、荞麦、油菜等作物之外,还种植蒙药材,是集国际贸易、农业合作经营、农产品进出口、农业机械和配件进出口、中药材进出口、种植养殖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金融贸易、房地产、科研、旅游、运输物流、体验中心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
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蒙古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峰会上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金锦明说,蒙粮集团的成立,就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发展共识,为中蒙经贸合作以及中蒙友好关系的发展添砖加瓦。
2016年11月28日,在乌兰巴托,蒙古国东阳人联谊会(商会)成立,金锦明当选为首任会长。
在做好事业的同时,金锦明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金锦明在家乡为歌山镇淑玉村捐钱捐物,为上不起学的学生捐助学费。
今年3月,来自衢州常山的李拥军拉了一车胡柚到东阳售卖。原来,李拥军的儿子患了重病,面对昂贵的医药费,一家人愁眉不展。无奈之下,李拥军来到东阳销售胡柚,为儿子筹集药费。
金锦明刚好来东阳办事,当他得知李拥军的遭遇十分同情,自掏腰包花一万多元钱,将他卖剩下的胡柚全部买下。
在蒙古国,金锦明依然在爱心路上不断奉献。
蒙古国的冬天最冷时零下40多摄氏度。2008年金融危机,金锦明为蒙古国5所学校捐赠了2850件羽绒衣。2013年开始至今,金锦明在蒙古国立大学定向捐赠,每年都有16名贫困学生受助,助学金每人4000元。金锦明说,让贫困生有书读,长大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15年开始,金锦明为旅蒙华侨蒙中友谊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定向捐赠,每个学生获3000元助学金。此外,金锦明还经常前往孤儿院和敬老院,为孤儿和孤寡老人献上爱心和温暖。
这些年,金锦明向各地捐款累积达400多万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阳人”)
2025-05-16 15:48:43
2025-05-16 15:47:16
2025-05-14 16:21:27
2025-05-14 16:19:05
浙ICP备12026673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7-2017 浙江省侨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