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我省侨资企业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部署,2010年年初,省侨办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为侨资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侨办切实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帮助侨资企业解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努力实现我省侨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2月,省侨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确定做好“五个一”工作,扎扎实实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五个一”工作即建立一个全省侨资企业数据库,摸清和掌握侨资企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行业分布等情况,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信息;开好一个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研讨会,针对侨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讨侨资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和措施;开展一个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咨询服务活动,邀请省律师顾问团律师、有关部门专家为侨资企业作政策及法律条文讲解,现场咨询解答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办好一个“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讲坛”,激励和宣传海外专业人才回国服务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侨资企业引进人才、技术工作开展;建立一个有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部门参加的维权协调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侨商投诉案件协调处理工作,切实维护侨商投资权益,为加快侨资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五个一”工作得到了龚正副省长的肯定,并在批示中指出:“‘五个一’工作具有较强针对性,望继续加大力度,务求实效。”近一年来,全省侨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以开展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调研工作为重点,推进“五个一”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2010年3月至7月,省侨办在全省侨办系统组织开展了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调研活动。据统计,各级侨办深入侨资企业开展专题调研122次,走访侨资企业650多家,召开侨资企业负责人座谈会163次,提出加快侨资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意见和政策建议190多条,形成调研报告及相关论文70余篇。调研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成效之显著,是历年来首次。
省侨办撰写的《浙江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对目前侨资企业发展状况和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作了详细分析,并从优化侨资企业投资和发展环境等方面为加快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批示中指出:“侨资企业具有独特的科技人才优势和海外资源优势,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注重营造更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侨资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要鼓励更多海外华人华侨报效桑梓,为浙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副省长龚正作出批示:“该《调查报告》很好,对我省侨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工作建议。鉴于我省侨资企业占比较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请省侨办继续加大协调指导的力度,在优化投资结构和改善发展环境方面争取有所突破,早见成效。”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在《报告》上批示:“浙江省侨办的这份调研报告,有数字、有分析,说服力较强,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侨资企业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所提建议也很有针对性,对侨务系统做好‘两个服务’,加强对侨资企业的工作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请经科司认真研究,并考虑可否以我办转发的形式发各地侨办参考。”2010年11月9日,国务院侨办将《报告》转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侨办参阅。
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的浙江省涉侨投诉司法联系协调工作机制,于2010年7月1日在杭州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省侨办领导和协调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和省侨办律师顾问团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浙江省维护侨商投资合法权益工作情况;讨论审议了《关于建立涉侨投诉司法联系协调工作机制的意见》;研究确定了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浙江省涉侨投诉司法联系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将加强侨务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侨商投诉协调处理工作,共同推动重点涉侨经济纠纷和案件的妥善解决,为加快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环境。
2010年9月上旬,省侨办联合省发改委、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省侨商会以及省为侨资企业服务律师顾问团等单位组成专家服务团,在省侨办副主任刘芸带领下,深入台州、宁波等地侨资企业,开展“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咨询服务”活动。服务团专家与侨资企业老总们面对面座谈交流,专家们对侨资企业代表提出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市场、融资、汇率、用工、土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作了一一解答。“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咨询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问题,而且还帮助企业与职能部门、银行、律师顾问团之间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和磨砺,伴随浙江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侨资企业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与地位不断上升。浙江侨商发挥创业创新优势推进转型升级,不仅仅体现在侨资企业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端产业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业转变,创建了大批高科技企业和绿色产品、循环经济企业,而且更体现在积极探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已悄然兴起。经侨务部门牵线搭桥和帮助服务,澳大利亚侨商张莉女士创办的以引进、培育集高新技术、创意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2.5产业)--创新128园区,成为宁波市政府重点扶持项目。园区占地208亩,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造165栋四层高品质庭院式独栋商务建筑,一、二期已于2009年底建成,已成功引进研发设计、软件开发、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企业110余家,注册资金9亿多元人民币,创造税收2亿多元人民币, 成为宁波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基地。2010年6月,园区与赛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美籍华人朱敏博士携手合作引入国际资本,为入园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力争二、三年内培植3-4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浙江侨资企业在迎战危机中抢抓转型升级的先机,在经历艰难险阻中凝聚刻骨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侨资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这趟艰难的跋涉中,全省各级侨务部门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姜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