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从欧洲回来,现在许多欧洲百年老品牌经受不住金融危机的冲击,愿意接受中国企业的并购,对有眼光的商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我们侨商在海外经营多年,市场平台和渠道都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善于引导,把这些资源聚集起来用好,有了品牌和渠道,浙江服装的力量就大了,就有主动权了。”
———浙江省侨商会常务副会长、2008“风云浙商” 姜际春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恶化,但2月底,美国《福布斯》亚洲版公布了“2009年日本富豪40人”排名报告,日本著名休闲装专卖店——优衣库(UNIQLO)的老板柳井正以61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达成为日本首富。据报道,2008年,在全球股市和日本股市都一片暴跌中,旗下拥有800多家优衣库连锁店的Fast Retailing股价却逆市上升63%,拥有该公司26.7%的股权柳井正因此增加了14亿美元资产。而优衣库能够提供低价格、高质量的产品,使得据说日本每3个人就有一件优衣库的摇立绒外套,其奥秘就是通过生产与设计中心分离,将生产移到中国,将设计中心留在日本。
柳井正和优衣库的逆风飞扬再一次说明,“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怎样看待和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及在国外服装业打拼多年的华商转型升级究竟路在何方?去年8月横空出世的杭州国际服装城近况如何,它在提升杭州乃至浙江时尚水准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前往杭州德胜东路3678号的杭州国际服装城,采访了浙江省侨商会常务副会长、2008年“风云浙商”获得者、中侨实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和意大利新世界集团公司董事长姜际春先生。
智者不惑 要善用危机给中国企业和商人带来的机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影响很大,浙江作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省,很多工厂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汇率的急剧波动,不少在中欧之间从事纺织服装贸易的华商也遭受到了损失,你个人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姜际春先生(以下简称姜):无疑,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的外贸出口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此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一定要重视,尽早提出对策。
但是,也要看到危机给我们中国企业和商人带来的选择和并购海外品牌和渠道的机会。我前段时间刚从欧洲回来,危机对欧洲,尤其是东欧经济的影响很大。现在许多欧洲的百年老品牌经受不住金融危机的冲击,愿意接受中国企业的并购,对有眼光和魄力的商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市场互动和产业分工使中国服装行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中国的很多外贸服装类企业都是加工类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确实非常不错,所以,很多国际大品牌也通过国内企业来代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是,产品的大部分利润掌控在这些国际品牌的经营者手里,中国企业只能分得最微薄的利润,以前常常是几百个集装箱的中国服装仅仅交换到一个集装箱的诺基亚手机。
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中国服装业也必须逐步走出代工的传统模式,向价值链的两端,如品牌经营、设计等领域进军,无论是通过自创、代理或收购品牌,开始品牌经营的道路,这个行业才能够继续发展,竞争力才会增强。以纺织服装业为例,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经历了三次大的转移:50年代到60年代初从北美和西欧到日本;70年代从日本韩国到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东南亚;80年代末又迁往中国大陆,90年代末开始部分迁往南亚和拉丁美洲。但不能简单的把纺织服装业的转移看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必将依次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即使是今天,我们看到劳动力成本很高的欧美国家仍然主导着全世界服装时尚产业的高端话语权,像西班牙的ZARA,在世界各地有3900家店铺,单品牌07年的销售额达到63亿欧元,2008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就达22.2亿欧元!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用全球化的思路来调整经营模式,那么被逐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环境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形势逼迫我们走中高端的道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锤炼,浙江有这么多服装的服装企业,良好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现在我们的服装在做工、面料上完全能赶上国际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品牌建设上。
而我们侨商在海外经营多年,市场平台和渠道都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善于引导,把这些资源聚集起来用好,有了品牌和渠道,浙江服装的力量就大了,就有主动权了。在前不久的温州政协会上,我的这个观点就得到了温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仁者不忧 对杭州Soi国际服装城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去年8月,由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资3.8亿元开发的Soi杭州国际服装城横空出世。我刚刚也参观了一下,服装城的硬件设施非常考究,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商业内空间设计,配有同声传译系统、LED大屏幕导视系统、电子导购系统、国际标准的T台等现代设施,还看到了像“培罗蒙浙江销售中心入住”这样的彩带。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服装城影响如何?
姜:如果说完全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总体而言,招商工作的进展顺利,已有超过70%的店铺被定租,剩余20%多的店铺我们将继续严格把关,尽可能满足优秀品牌进驻的需求。
我乐观的理由还包括,长三角是中国经济“三极”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极,杭州又是整个长三角地区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城市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杭州很多先天的优越条件在国内的大城市中是不可复制的。
更重要的一点,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华东乃至全中国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服装集散中心,当初我们获悉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因交通、物流、仓储的局限将搬迁至九堡,省政府又将其列为浙江省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我们几位投资人经过科学的论证后,毅然决定投入3.8亿元拿下杭州国际服装城这个项目。
因为近年来,我们绝大多数在欧洲服装批发业的的华商都已经意识到发展遇到了瓶颈或者说困局,但是回头看,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在欧洲引领时尚潮流的优势与国外设计师进行良好的合作,或者与欧洲的中小品牌进行合作,也可以考虑收购一些二线品牌,一方面利用其在欧洲市场原有的网络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华商们可以利用杭州国际服装城这个平台向国内发布,这样就能利用最小的成本同时做欧洲和中国两大市场。一句话,在欧洲做服装的华商,只有充分利用好欧洲引领全球时尚潮流和设计的优势,并把这一优势同时在欧洲和中国两大市场得以体现,才有可能成为赢家。我们认为,依托杭州国际服装城这个平台,可以提高浙江整个服装产业的层次,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联通起来,所以我对国际服装城的发展充满信心。
勇者不惧 打造国际化品牌经营的服装交易流通平台
记:浙江是市场大省。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很多坐落在老城区的市场都面临着必须搬迁的问题,但是短期内,搬迁不可避免的会对新、老市场的人气有所影响,而且现在国内常熟等地也有大型的市场,你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怎么看?
姜:我们和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内其他场馆的定位不同,是交易中心内唯一以国际化品牌经营为目标定位,是交易中心内档次定位最高,产品线路最新,最具品牌魅力的服装交易流通平台。
我们不满足于做市场设施运营商,更致力于做贸易服务商,通过我们的服务,实现从普通的服装批发市场向品牌服装价值市场的转型。我们采取了和其他服装批发市场完全不同的经营思路,例如,杭州国际服装城作为中侨实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的永久独立资产,我们将组建自己的团队进行自主管理,所有的店铺都采取出租,也就是说租金收入是公司今后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之所以一开始就确定只租不售的策略,是因为我们希望避免出现以商业炒作为目的的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其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服装行业的“物流航母”。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将根据业态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这样也确保投资者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我完全有理由乐观的相信,今后,杭州国际服装城不仅将成为由欧洲、日韩、港台地区二、三线品牌服装及众多国内有潜力服装品牌集群的交易中心,还将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服装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使杭州能在第一时间同步米兰、巴黎,与世界时尚零距离,推动国际先进理念与中国前沿服装品牌的交流与融合,使国外服装品牌轻松获得辐射中国的销售渠道和贸易网络;国内优秀服装品牌通过该平台与国外品牌同台共舞从而走向世界,为中国服装行业具备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做出贡献,或许将来在这些企业中也会有中国的ZARA,GAP。
最后,作为海外华商代表,很高兴能获得2008风云浙商的光荣称号。我想,这份荣誉应该属于在世界各地拼搏的几十万侨商们。我们回国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一种对我们国家信心的宣示,是海外华侨的责任。
非常感谢省侨办和省侨商会对我事业的大力支持。如果说有不足的话,就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在中国服装交易中心的人气聚集上尽快有更得力的措施。
在我和姜际春先生握手告别之后,我不禁陷入思考,国际品牌,百年品牌,品牌企业,全国自上而下都在议论品牌。从某种层面上讲,品牌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能否立足于世界,有无自己的品牌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但是一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牢牢地把握着国际服装时尚的高端,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苦于无法进入欧美的销售渠道,只能为人作嫁,才会有“八亿件衬衣换波音飞机”的说法。当姜际春先生和他的合作伙伴决定斥巨资投向杭州国际服装城的一刹那,想必在他们内心涌动的一定有着不绝的中国服装梦。中国服装业如果多一些姜际春这样的忧思者,中国服装品牌和ZARA之间的鸿沟恐怕就会小些,更小些。(刘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