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活动

您的位置: 浙江省侨商会 >> 商会活动

走出去:大步迈进中的困境突围——专访浙江省侨商会秘书长姜敏达

[作者:赵沛然 来源: 浙江省侨商会 时间:2011-03-21 09:25:23 阅读:4683 次

      2010年,中国企业继续以积极的步伐走出国门、迈向海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舞台上的主角,而侨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据摩根大通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方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
    然而,不断发生的全球贸易摩擦,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经验和人才的缺乏,致使“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利、2009年中铝增持力拓失败的案例更令人深思。
    见证了“走出去”的喜悦与艰辛,浙江省侨商会秘书长姜敏达对于侨资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突破重重困境有充满智慧的见解,对于服务“走出去”战略更是有全面的谋划与布局。
 
   《中国侨商》:侨资企业要顺应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努力从困境中突围,您认为侨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对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姜敏达:侨资企业要应对“走出去”的各种挑战,就必须改进管理,勇于创新,注意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能力,侨资企业只有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侨资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实力与规模、保护自有知识产权、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等手段培育和提高竞争力。
   《中国侨商》:有了国际竞争力这个关键要素,侨资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就多了一分话语权。然而,国际市场风云莫测,国际形势变幻多端。除了打造国际竞争力,侨资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姜敏达:我认为侨资企业除了具备国际竞争力这个关键因素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应对“走出去”的重重挑战:
    首先,侨资企业要注重规避风险,从小到大,注意投资规模和经营方式。投资有风险,在海外投资更有意想不到的风险。可先小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在有了品牌知名度和充足资金后再大举开拓国际市场并实现跨国经营。进入国际市场时,经营方式主要有独资经营和合作经营方式。独资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大,因为企业需要自己投入全部的资金,从建厂、设办事处、招聘员工、培训、设计、生产到市场开发等都要自己负责,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成功率较低;而合作经营相对风险较小,并可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当地市场,既可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还可分享现有资源和市场通路及管理经验,相对成功率为高一些。可先考虑以合作经营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如请有经验的国际顾问公司协助,并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合作的摩擦可以减少到最低。
    其次,侨资企业需要加强调查,精心策划,选好投资切入点。在“走出去”投资办实业时,首先应对预定国家的几个潜在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估,然后在可行的基础上做出市场进入的决策。就全球市场而言,美、加市场和欧洲市场、拉美市场以及非洲市场等各有优势和特点,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准切入点。考虑到资金相对不足、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可选择在一些中小城市设办事处或建厂。例如,我们曾考察过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些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城市,他们的优惠政策和中国各地的开发区差不多,而且土地相对比较廉价,劳工成本也不高,税收政策也较为优惠。
    最后,侨资企业要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国际惯例与规则以及有关法律政策。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认真学习国际法律法规,全面地熟悉和把握国际惯例与规则。在“走出去”的团队中,要配备专业法律人员,对所有出国人员进行国际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同时,应按国际化规范完成所有企业介绍资料和文件。合作建议书等文件必须按国际通用的商务模式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国际间摩擦。
   《中国侨商》:“走出去”作为中国在“十一五”后期提出的重要战略,已经在大型国企、民营企业、甚至中小企业广泛展开。总结过去,您认为我们的“走出去”工作还有哪些不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姜敏达:我认为,“走出去”比“引进来”工作难度大,总起来讲, “走出去”工作目前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首先,需要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实业。尽管“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鼓励和推动十分重要。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将比国内大。面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除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外,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为海外投资提供保险。还有,在税收、审批等方面,也应制定相关优恵政策 措施,推动企业“走出去”。
    其次,要搭建平台,为侨资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政府要适时在海外与相关机构联合举办一些“项目对接会”、“投资洽谈会”、“产品展览会”等,组织国内企业参加,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浙江省政府去年10月底在美国和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美国商务部、美国中小企业署联合举办了“浙江美国中小企业合作周暨项目对接会”,近200名浙江企业家参加,与美国几百家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成效显著,达成投资贸易协议或意向共计约15亿美元。浙江巨龙箱包公司去年赴美国参加了“合作周暨项目对接会”并达成了项目意向,今年1月上旬向美国某公司发了价值3万多美元的箱包样货去,如果可行,准备今年在美国开个箱包销售中心,还要在美国注册商标。董事长邵宝玲说,一家中小企业要探水这么大的美国不容易,去年幸亏政府搭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参加,接触到这么多政府机构及金融、科技、销售等领域的高级人员,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可以在多方面少走弯路。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走出去”工作服务机制。在调查中,有很多企业家认为目前“走出去”工作服务环境不尽人意,缺少高素质的中间咨询服务机构。因此,大力发展境外投资咨询服务机构,重点帮助企业评估和规避投资、金融、汇率、债务等风险,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中介服务,是当务之急。
   《中国侨商》:侨商作为特殊群体,立足海外,放眼国内,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的牵线搭桥的作用。放眼未来,您认为侨商应该如何改进完善,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
    姜敏达:作为侨商服务“走出去”的工作,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要抱团闯世界。组织企业抱团走出去,通过政府搭台,树立一个地区整体品牌形象,有效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产业链和价值链获得更大空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表示,抱团可能会成为今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常态。目前正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积极组织实施《浙江中小企业全球化绿卡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构筑推进全省中小企业投资全球化、融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品牌全球化以及人才全球化的国际绿色通道,选择20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此计划。
    二是注重“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我们国家资源相对贫乏,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稀缺资源的抢占和利用,走出去的同时,引资源、引技术,把“走”和“引”有机结合起来,联动起来,推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侨商》: “十二五”开局在即,浙江省侨商会计划围绕“走出去”开展哪些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国门?
    姜敏达:在引导侨商“走出去”工作方面,浙江省侨商会计划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合省相关部门开展发挥侨务优势为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服务的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有关政策意见和建议,引导和鼓励侨商走出去, 以收购、兼并、托管、合资等多种形式赴海外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
    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海外侨商营销网络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外侨商营销网络机制,帮助侨资企业产品“走出去”,在海外创建浙江产品仓储中心,设立浙江品牌展示中心,为开展浙江产品展销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以杭州娃哈哈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拟在2011年上半年配合省侨办与方太公司举办一次专业对接活动,邀请东南亚有一定实力和厨电营销网络渠道的侨商来方太考察洽谈。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为在更大范围服务我省品牌产品“走出去”探索新的平台和载体。
    四是为推进侨商“走出去”工作,拟在今年8-9月与中国侨商会在杭州联合举办“中国侨商组织会长会议暨实施‘走出去’战略合作发展论坛”。
    五是计划今年下半年组织我省侨商知名品牌企业赴美加或欧洲海外市场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原载《中国侨商》杂志2011年3月第33期 文/赵沛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