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您的位置: 浙江省侨商会 >> 会员风采

徐鸣翔:耕耘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

[作者:原载2014年8月13日《宁波日报》) 来源: 浙江省侨商会 时间:2014-09-10 09:15:47 阅读:7648 次

    编者按: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作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重要指示。30年来,海内外“宁波帮”纷纷响应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号召,积极为家乡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省侨商会副会长、宁波市侨商会会长徐鸣翔结合自身经历,撰写了《耕耘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一文,纪念小平同志发表关于“宁波帮”重要指示 30周年,抒发爱国爱乡情怀。现将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今年是邓小平“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示发表30周年。“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30年前,众多海外“宁波帮”前辈响应邓老号召,回到宁波参与家乡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初期赴港闯荡的新一代“宁波帮”,我对家乡更是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
  1957年,我出生在鄞县梅墟镇藤园村。十年“文革”,让我早早中断学业,十五六岁的我就成了农业机械厂的一名电工。艰苦的条件磨炼了我,让我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22岁那年,在香港当船员的父亲年迈接近退休,我和家人申请赴港。到港后,我在长洲电灯公司当过发电机组维修技工,也在叔父的灯饰厂里打理过厂务。1985年,我创办启发制刷厂,后与日本“菱电”公司合作,研发出香港首台由计算机控制的半自动制刷设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4到5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行业中脱颖而出。1988年,我在广东东莞开设龙翔机械厂,专业生产各种刷类产品,成为OEM及ODM制造商兼出口商。
  在港期间,我耳闻目睹众多宁波乡贤回乡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事迹,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在事业基本站稳脚跟后,1992年,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与老一辈“宁波帮”捐助为主的方式不同,我的想法是兴办企业。一方面是响应政府号召,参与家乡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是看中宁波这一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坚信这里是自己事业腾飞的另一片天地。第二年,我在鄞县投资创办宁波启发制刷有限公司。其后几年,我又陆续创办与制刷相关的几家企业。2001年,我在鄞州工业园区投资2500万美元创办启发工业城,把自己在宁波的所有工业项目全部迁入工业城,并以此为平台,为家乡招商引资。
  1999年6月,欧盟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发刷制品作出反倾销制裁,使内地和香港的制刷行业受到沉重打击。为维护行业利益,讨回公道,我立即联络同业向香港贸易处求助,同时组团赴北京向国家外经贸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申诉,寻求祖国的支持。国家经贸部随即与欧盟交涉,香港同业则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收集大量证据提交欧盟各国的贸易组织及政府机构,并向欧盟15国进行游说及磋商。最后欧盟撤销此项议案。2000年,由40多家企业组成的“香港制刷业协会”也因此次行动成立,我被推举为协会的理事长,并担任至今。
  事业上的成功,让我逐渐被香港工业界认同。2002年,我获得“香港青年工业家奖”,2009年更被推选为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会长。为帮助宁波提升在港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利用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会长的身份便利,先后组织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香港各界商会、香港和日本的注塑机协会等20余批次客商来甬考察。有时,我一月之中要来回香港、宁波好几趟,但为了家乡的事,我也乐此不疲。
  在宁波创业20余年,我的事业也从单一的制刷行业发展到集酒店、房地产、金融、珠宝等多产业的综合性集团企业。“富不忘慈,济困济贫”,我在努力发展事业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先后设立“泰丰扶贫资金”、“启发工业慈善基金”,帮助那些需要资助的贫困家庭。我和妻子坚信“教育乃脱贫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以妻子名义设立的“康慧君助孤基金”及“康慧君贫困学生助学金”,专门捐助求学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在将来找到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家乡人民也十分认可我的努力,给予我“宁波市荣誉市民”等荣誉。这些荣誉既是责任,更是一份嘱托,激励着我今后继续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尽心尽力,作出贡献。(原载2014年8月13日《宁波日报》)


相关新闻